裝備制造業憑借“中國制造2025”加速發展擺脫落后局面
到目前,我國裝備制造業已發展成為規模宏大、體系完整、具有一定水平、能參與國際競爭和基本保證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的成熟產業。在3月23日召開的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“機工智庫”成立暨公益研究成果發布會上,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、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院長王文斌表示,裝備制造業已經成為全球制造業價值重構、競爭格局改變和創新驅動的主戰場。我國裝備制造業如何實現突破、企業“走出去”如何規避貿易風險和貿易摩擦、如何借勢“中國制造2025”加速發展,成為共同關注的話題。
王文斌說,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有利因素很多,國內市場潛力巨大、資金比較充裕、人力資源也十分豐厚。但不可否認,由于歷史較短、條件受限,與國際強手相比,我國尚處于追趕先進水平的階段,粗放發展、核心能力不足、供給不充分都在影響著產業前進的步伐。
“工業4.0、智能制造的本質是自動化,而我國工業自動化的發展現狀卻不容樂觀。”“機工智庫”課題組負責人、副研究員張燕表示,我國機器人(55.760, 0.00, 0.00%)滲透率、設備數控化率的發展水平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和地區。據世界機器人協會統計顯示,我國的工業機器人滲透率不到日本的十五分之一,是美國的六分之一。
“當前,我國裝備制造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。”王文斌介紹說,面對全球制造業格局和技術的不斷變化,以及復雜多變的國際政經與投資環境,我國必須以裝備制造業的體系優勢、系統效率來迎接挑戰,加速從規模速度競爭戰略向產業生態競爭戰略轉變。
一方面,要苦練內功。我國發展智能制造,要大力開展自動化補課行動,只有大多數工業企業在生產、庫存、管理、決策等方面信息化自動化達到一定水平,工業4.0才有實現的產業基礎;另一方面,要善借外力。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和地區存在巨大市場空間,企業要借國家“裝備外交”東風,積極構建“朋友圈”,實現裝備“走出去”。
到2025年,我國裝備制造業規模將由現在占全球30%達到35%以上,高端裝備制造業占裝備制造業比例將由現在的20%達到35%以上,出口規模占全球貿易超過20%。未來,我國將會出現一批具有國際資源整合能力、“軟硬結合”的大型裝備制造企業,以及在細分領域具有較強話語權的隱形冠軍,關鍵技術將實現群體性突破,戰略新興領域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